您的位置:首页 > 天气生活

古代中原指的是哪里 古代西域指的是哪里

更新时间: 2024-05-23 08:47:56

导读:我们看小说看电视总会听到中原两个字,现在的人知道中原之称的地方是河南,那么在古代时候中原指代的是什么呢?古代中原指的是哪里呢?除了中原,西域也是常见地名,那么古代西域指的是哪里呢?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。

古代“中原”指的是哪里

“中原”一词最早见于《诗经》:《小雅·南有嘉鱼之什·吉日》:“瞻彼中原,其祁孔有。”《小雅·节南山之什·小宛》:“中原有菽,庶民采之。”不过这里的“中原”并不是指代地域,而是“平原、原野”之意。

“中原”一词有狭义与广义之说。广义的“中原”是以河南为中心(中原七大古都群),辐射河南临近省份的广大平原地区。狭义的“中原”就指河南省。《辞源》中注释“中原”云:“狭义的中原,指今河南一带。

广义的中原,指黄河中下游地区,主要是河南省。”

古谚云“得中原者得天下”。中原地区对整个华夏民族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,4000多年前,河南为中国九州中心的豫州,有“中州”和“中原”之称。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——夏朝在河南建都起,先后有商、西周、东周、西汉、东汉、曹魏、西晋、北魏、隋、唐、五代、北宋和金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定都。中国八大古都中,仅河南一省就占据四个,分别为夏商故都郑州、商都安阳、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。

古代“西域”指的是哪里

古地所说的“西域”,是汉朝以后对玉门关、阳关以西地区的统称,《汉书·西域传序》:“西域以孝武时始通,本三十六国,其后稍分至五十余,皆在匈奴之西、乌孙之南。南北有大山,中央有河,东西六千余里,南北千余里。东则接汉,院以玉门、阳关,西则限以葱岭。”当今对西域的解释有两层意思:狭义是指葱岭以东地区而言,如《汉书·西域传》所述的西域三十六国;广义的西域则指凡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,包括亚洲中、西部,印度半岛、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。

汉武帝于公元140年派张骞出使西域,汉宣帝始置西域都护,治乌垒城,距阳关2700余里。唐在西域设安西、北庭二都护。以后各代,中原与西域均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。亚欧海运畅通前,横贯西域的大路长期是东西往来要道。自19世纪末以来,西域之名逐渐废弃不用。《汉书·西域传上》:“自玉门、阳关出西域有两道,从部善(即楼兰)傍南山北波河(即塔里木河)西行至莎车为南道;南道西逾葱岭,则出大月氏、安息。自车师前王庭,随北山波河,西行至疏勒为北道;北道西逾葱岭,则出大宛、康居、奄蔡、焉耆。”《魏书·释老志》:“魏先建国于玄朔,风俗淳一,无为以自守,与西域殊绝,莫能往来。”

结语:以上是小编整理的“古代中原指的是哪里,古代西域指的是哪里”内容,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。

古代中原指的是哪里 古代西域指的是哪里 相关文章

标签:

如有意见、反馈、侵权或投诉等情况,请联系:

电话:
邮箱:

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!

版权所有 Copyright ? 2009-2020 15tqs.com

滇ICP备2022007697号-1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