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天气生活

各省二次葬的习俗 台湾的拾骨葬过程

更新时间: 2024-05-26 15:34:33

导读:在古代,由于种种原因,人们想出了许多奇特的埋葬方式。不过最常见的葬法是一次葬和二次葬,不过各个省市的二次葬习俗不同,你知道各省二次葬的习俗是怎样的吗?下面是小编对台湾的拾骨葬过程介绍,和小编一起去瞧瞧吧。

各省二次葬的习俗

在川、黔、湘、闽台、两广也多有二次葬的习俗,其也称“捡金”或“捡风水”。通常在葬后5-7年,估计死者的尸体已腐烂完毕,乃请地理先生择吉日打开墓圹,拾洗遗骨,再装入俗称“金瓮”、“皇金瓮”、“黄金瓮”、“金斗”等的圆形陶瓮内,然后另择吉日葬之。如四川江津一带就有捡骨之俗,葬后十数年必改葬。在贵州平坝等地,若“初葬不吉,另择一地葬之者为迁葬”,“甚至有二三其迁者。埋葬多年,棺椁朽腐者,迁时恒易棺,捡取骨殖而葬”。福建永春等地,“因初葬地不吉,数年后拾遗骸迁葬他所,其器以瓷为之,曰瓦棺,土人美其名曰藏金確”。而闽台、广东等地的客家人在埋葬之后“三岁则挖视之,土燥、棺完好、色鲜则掩之;或俟九年,拾其骸于瓦棺而复葬之。否则,迁于他处”。

其原因据说有:1.困惑于风水的关系。死者埋葬后,如果该家的家境不顺利或其家属中有凶事发生等,就会认为该坟墓葬得不理想,就要捡骨迁址另葬。2.原葬地地势低洼而潮湿,或正当风口、山边等,地理位置不理想。葬后数年因墓地浸水,或受虫害或塌陷等,这才拾骨重葬。3.有的认为闽南人、客家人、广府人的祖先均来自中原,历史上经常迁徙,一旦迁徙,也需要把上辈人的坟墓迁徙到新地,而如果要返回祖籍地时,也便于带骨殖等返回迁葬。至于台湾的居民也是如此,因他们的祖先多来自大陆,也眷念故土,落叶归根,希望能葬回祖籍地,所以子孙依死者的遗愿,葬后数年拾骨,然后携回祖籍地改葬,从而形成这种拾骨二次葬的习俗。实际上就目前情况看,多数的二次拾骨葬是因为葬后家中不顺才改葬,因此似乎最重要的还是风水的原因。换言之,闽南、客家、广府人如果认为所葬之墓的风水没有问题,该家中没有出什么大事情,一般就不会捡骨再葬,并非每座墓都需捡骨再葬。

葬法

当闽南人、客家人、广府人决定捡骨再葬后,通常需请堪舆师择日发墓开棺,并请风水先生或“土公”、“土工”(专门处理丧事的人)来捡骨,先把骨殖按人形排在铺于墓埕上的草席中,用朱笔点过,以串其“神”。而后从脚部开始,依人骨顺序把骨骼一一放进“皇金瓮”中,并在瓮盖内写上该死者的生卒年月等,或在瓮外写上死者的姓名等,以后再择日选地,重新埋葬。而且,在未找到风水宝地安葬前,往往把“皇金瓮”寄于他处。

台湾的拾骨葬过程

下面根据台湾的事例具体地看一下拾骨葬的过程:

台湾负责拾骨的人俗称“土公仔”,但多尊称其为师傅。捡骨的道具有:1.金斗,装遗骨;2.锯子,锯除树藤等;3.镢头、锄头、大铲子,用于除草、掘坟;4.大铁锤,敲坏墓碑;5.小铲子,挖土、捡骨;6.钳子,拔牙;7.草席,存放、暴晒遗骨;8.米筛,存放与筛选碎骨;9.刷子,清除遗骨残土;10.喷水器,清洗遗骨;11.柳枝,串穿龙骨(脊椎骨)。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装遗骨用的骨坛,在台湾,俗称“金斗”、“黄金瓮”、“奉金瓮”等。依性别的不同,其外表的浮绘图案和里面的附属物也有所差别。男性的骨坛,外表绘“双龙拜塔”,或称“双龙公拜塔”,里面附属木炭、银朱笔(毛笔).红墨粉、白色丝棉、红丝线、小红布袋4个等6样。女性的骨坛外绘“双凤抢珠”,或称“双龙母吐珠”,里面的附属物除上述6样外,还要有“春仔花”和黑巾2样。坛盖则都是“前寿后福”。

结语:以上是小编整理的“各省二次葬的习俗,台湾的拾骨葬过程”内容,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。

各省二次葬的习俗 台湾的拾骨葬过程 相关文章

标签:

如有意见、反馈、侵权或投诉等情况,请联系:

电话:
邮箱:

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!

版权所有 Copyright ? 2009-2020 15tqs.com

滇ICP备2022007697号-123